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勝利油田常規和親油性石油磺酸鹽組成、色譜、質譜、界面張力測定(一)
> 表面活性劑是否對斥水性土壤的潤濕性有影響?——材料和方法
> 生物柴油密度與表面張力的實驗研究以及理論推算
> 反離子鹽KBr濃度對酰胺基陽離子Gemini表面活性劑的表/界面活性的影響(三)
> 酯化度與分子質量對果膠乳化性能、聚集體結構、界面性質的影響規律(一)
> 座滴法測量玻璃熔體表面張力裝置、步驟
> 硅基納米原位乳化減阻劑與原油的界面張力達到10-1mN/m數量級,提高原油采收率
> 農藥霧滴霧化與在玉米植株上的沉積特性研究
> 利用具有較強的表面張力的羧酸改良氧化鉛鋅礦球團干粉成型粘合劑
> ?平衡/動態表面張力測定:煤基C10~13MADS VS2A1
推薦新聞Info
-
> 單萜萜類驅油劑界面張力、配伍性、降黏效果及破乳效果測試與篩選(三)
> 單萜萜類驅油劑界面張力、配伍性、降黏效果及破乳效果測試與篩選(二)
> 單萜萜類驅油劑界面張力、配伍性、降黏效果及破乳效果測試與篩選(一)
> 紫檀芪的穩定性增強型抗氧化劑制作備方及界面張力測試——結果與討論、結論
> 紫檀芪的穩定性增強型抗氧化劑制作備方及界面張力測試—— 引言、材料與方法
> 香豆素取代二乙炔LB膜的組裝、聚合及螺旋結構形成機制(下)
> 香豆素取代二乙炔LB膜的組裝、聚合及螺旋結構形成機制(中)
> 香豆素取代二乙炔LB膜的組裝、聚合及螺旋結構形成機制(上)
> 電鍍液表面張力、接觸角、流速以及壓強等因素對硅通孔浸潤過程的影響(二)
> 電鍍液表面張力、接觸角、流速以及壓強等因素對硅通孔浸潤過程的影響(一)
電鍍液表面張力、接觸角、流速以及壓強等因素對硅通孔浸潤過程的影響(一)
來源:《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 瀏覽 77 次 發布時間:2025-11-25
摘要:使用Fluent流場仿真軟件模擬了電鍍液對硅通孔(TSV)的浸潤過程,討論了TSV深寬比、電鍍液流速、電鍍液表面張力、接觸角以及壓強等因素對TSV浸潤過程的影響。通過對比仿真尋找出能在電鍍之前使電鍍液完全浸潤TSV所有表面的預潤濕處理方法,以防止因潤濕不徹底在TSV底部形成氣泡而導致的有空洞電鍍填充。通過仿真發現,電鍍液表面張力越小,電鍍液與待電鍍樣片表面的接觸角越小,浸潤過程中電鍍液的流速越慢,浸潤所處環境的壓強越低,則越有利于電鍍液對TSV的浸潤;且流速為0.002 m/s時即可對深寬比低于或等于130μm:30μm的TSV實現完全浸潤;浸潤環境壓強低于3000 Pa時即可在流速為0.05 m/s時對深寬比為150μm:50μm的TSV基本實現完全浸潤。當TSV結構的深寬比大于2的時候,沒有經過預潤濕而直接放入電鍍液的TSV結構很難實現無空洞電鍍填充。
相比于傳統的片上系統(SoC)和系統級封裝(SiP)方法,在器件性能、互連密度、異質集成化以及制造成本方面,三維疊層封裝(3D-IC)有很多的潛在優勢。其中,實現了芯片與芯片之間最短互連的銅填充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TSV)技術是三維硅基封裝工藝的核心。為了能夠得到更高密度更好功能的封裝,對小直徑高深寬比TSV的需要變得越來越迫切。已有很多研究致力于TSV填充這一領域,電鍍銅填充TSV易于操作并且成本較低。使用這種方法實現高質量TSV填充的標志是無空洞填充、最小的表面銅覆蓋沉積量和相對較短的電鍍時間。其中,完成TSV無空洞快速填充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在電鍍之前,實現電鍍液對TSV整個表面的充分潤濕。目前,對于電鍍填充TSV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電鍍過程中的優化,如添加劑的使用、電流密度的控制等,有關TSV浸潤條件以及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報道尚不多見。而TSV的充分潤濕是實現高質量TSV填充的前提,因此,本文的目的是通過模擬仿真電鍍液對TSV的潤濕過程,尋找有效的方法使電鍍液能夠浸潤TSV所有表面,尤其是高深寬比TSV的底部表面,確保實現無空洞電鍍填充。影響浸潤程度的因素主要有:電鍍液的表面張力和接觸角,浸潤過程中電鍍液的流速,浸潤TSV所處環境的壓強,TSV的深寬比,及TSV的形狀等。
本文主要針對上述前四個因素,用Fluent軟件進行了仿真模擬,探討一種可實現并易于操作的浸潤方法。
1 Fluent軟件的建模
按照實際電鍍液及樣片的情況,在流體仿真軟件中進行建模。主要分為2個部分:前處理軟件Gambit中對平面模型的建立,Fluent中對流場進行具體解算。本文截取TSV軸對稱結構的中心軸截面,建立二維分析模型,直接反應實際TSV的浸潤過程。同時,基于對比實驗考慮,忽略電鍍液組分與被浸潤表面化學反應造成的界面影響,并直接采用與電鍍液物理性質基本相同的水作為液相組分。氣相組分中采用理想不可壓氣體假設模擬正常大氣壓下的操作環境。建立的Fluent分析模型如圖1所示。其中較小的矩形塊代表TSV,4~8代表被潤濕表面。初始情況下,所有被模擬區域為氣相區域,之后液相從邊界3以特定流速進入(除流速討論單元,其余均設置為0.05 m/s),逐步潤濕全部或局部表面,直至從邊界1流出。具體設置為邊界1為壓力出口,2為對稱邊界,3為速度人口,4、5、6、7、8均為壁面邊界條件。表面張力和接觸角均采用實際測量值0.06 N/m,64°;重力加速度為9.81 m/s2,方向為豎直向下。
圖1說明:1為壓力出口邊界,2為對稱邊界,3為速度人口,4~8均為壁面邊界條件。
2 TSV深寬比的影響
深寬比為150μm:75μm和150μm:50μm的TSV浸潤仿真結果分別如圖2的(a)(b)所示,前者可以完全浸潤,后者在TSV底部形成氣泡。模擬結果表明如果不進行充分潤濕,深寬比大于2:1的TSV就會因不能完整浸潤而在靠近TSV底部的位置形成部分表面緊貼TSV側壁的大氣泡,且該氣泡在之后的電鍍過程中難以排出,導致電鍍液無法接觸到TSV底部附近的位置,進而形成較大空洞。
按照同樣設置仿真了深寬比為130μm:30μm和120μm:20μm的情況,結果均為不可完全浸潤。





